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七十九章 以后宫促融合  (第1/2页)
    郑忽在陉邑已经停留了五日,这五日虽然偶有闲暇,但绝大多数的时间,他还是在处理事务。    陉邑城守府在这段时间已经隐隐成为郑国北疆的大本营之类的存在。    郑忽的命令从早到晚源源不断的从城守府中发出。    让戎狄融入诸夏,这不是一件小的事情。    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引发民族之间的矛盾。    郑忽作为掌舵者,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明白。    刀剑可以使戎狄屈服,但不能使其心悦诚服。    戎狄虽然崇拜强者,仰慕强者,愿意追随强者,但关键在于强者也得接纳他们。    不然,反叛是不可避免的。    压迫从来都不是统治的长久之计,只是迫使敌人屈服的手段,屈服之后还须怀之以柔。    简而言之,就是口吐温言,手拿大棒,不听话就打,顺从就赏。    当然了,想要让戎狄和诸夏真正的融合在一起,后宫政策绝对是不二良方。    是以,在这五天里,基本上每天晚上,都会有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在陉邑城外举行。    参与者自然是戎狄中的少女,寡妇和郑军及陉邑士卒。    凡是在篝火晚会上被郑军及陉邑士卒领回家的戎狄女性,其家人都会获得迁居内地的待遇,若家中有青壮,则无须考核,即可编入行伍之中,享受和郑军同样的待遇。    这项后宫政策的效果也很明显。    第一天篝火晚会之后,第二天,士卒们就将自家新妇的家人给接到了陉邑城中。    这自然是郑忽授意的。    而且还在草中戎和骊戎二部大肆宣扬。    于是,二戎部族,争相献女,以求进幸!   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军中纳戎狄少女的,基本上全是国人,士卿大夫虽然也有到场参加,但多数是看在郑忽的面子上来的,选择的纳女更是极少数。    此时虽是戎夏杂居,但高贵的诸夏士卿还是有些瞧不起戎狄之人的。    纳戎狄少女,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。    即便是纳戎狄少女的士卿,基本上也是以尝鲜居多。    郑忽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,只能听之任之,他原本想纳个戎狄少女作表率的。    后来想想,只能作罢!    他身为郑国世子,诸夏贵胄,一举一动都会引人关注,若是轻纳戎女,一来他不知道自家老爹是何态度,二来极有可能沦为列国笑柄。    此时又不是周襄王时期,纳一二戎女被普遍接受,再加上身份在这摆着,不由得他不谨慎行事。    总之,无论如何,以后宫促融合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进展。    毕竟,俗话怎么说来着,当兵去三年,母猪赛貂蝉。    军中都是些正值壮年的糙汉子,离家近一个月,早特么的饥渴难耐了。    甚至在篝火晚会上,有很多看对眼的男女,随便找个地方就开始野合。    这让郑忽看的也是瞠目结舌,要知道,此时虽然打春了不假,但是春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是和冬天差不多冷的,民间称之为倒春寒。    郑忽偶尔瞥见某些少儿不宜的画面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