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71章 人生赢家  (第1/2页)
    时近年底,菲律宾棉兰老岛    一望无际的田地中稻浪翻滚,罗霖站在田埂边,用手取下几个饱满的稻穗碾开,柔嫩的浆液流出粘在手上,放在鼻子下面轻嗅,充满浓郁的稻汁气息。    “真是好哇!这一片稻田长的很不错。”    田埂上面的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,脸膛黝黑的青年农民开心的笑了起来,露出雪白的牙齿,这是将收获丰收的喜悦。    “俺们都是老庄稼把式,托大总统的福,到现在俺们还像在梦里似的。    这里的地一连三熟,即没有什么农时也没有冬霜之害,光照强雨水足,粮食的收成自然非常好,真是想也想不到的好地方,只要肯出力气,粮食一茬一茬的长,家里面都堆满了。”    “哈哈哈!说得好,可是我要提醒你一点,家里的粮食可不要放太多,那是会发霉蛀坏的。”    罗霖善意的提醒。    “俺家只留三个月的口粮,其他的都卖给政府了,不多留,有了钱什么都能买的到,这边粮食没有吃完,那边又要收了,留多了也没用。”    “家里面有几口人呢?”    “俺是去年和庄子上的几个人一起来的,去年干了大半年,就把来的时候借的钱还了,还取了一个马来女人做媳妇,媳妇今年肚子也大了,有可能给俺添个带把的。    年中的时候,俺和庄子上的几个人一合计,又在南洋银行借了些钱,把山东老家的父母姐妹都接过来了,大小有14口人,干了半年下来,已经把来时借的钱还光了。    等到了明年,日子就会更好了。”    “你认不认得字家里面的人呢,有没有上扫盲班?”    “唉!不瞒大总统您老人家说,这是俺们最头疼的事了,俺弟弟妹妹还好些,俺爹和俺哥一到认字的时候就头疼,恨不得多翻两亩田,也不想上这个识字班。    可是村里面抓的紧,不上识字班就连农田都不给承包,俺全家只有硬着头皮上,现在俺爹也能看得懂,报纸上一半的字了。    现在俺爹每天都会拿报纸看,说出去,能让以前老家的人惊掉了大牙。”    “哈哈哈!多认字是好事。”罗霖笑咪咪的说;“你们有没有参加军事训练?”    “那是必须的,这也是俺们最喜欢的事,连俺家两个妹妹刘大妞和刘二妞,现在都会开枪了,俺家有钱以后,也要像村长家一样,买一杆枪放在家里。”    “呵呵!那么,你们家下面有什么打算呢?”    “俺是庄子上的民兵,俺哥也加入了民兵,俺弟今年还应征入伍了,按照南洋银行的规定可以多借些钱,俺家准备盖大房子,最少要盖上十二间大瓦房,明年好好苦干一年,再买一些地,置办一些猪鸭牛羊什么的来养,日子一定会更红火。”    “好,非常好。”    罗霖听了很高兴,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,放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可以生存,如果有一片肥沃的土壤,让他们生存和发展,必然会开出绚丽的美景。    这些来到南洋的华人,已经深深地扎根下来,他们将在这片天地上繁衍生息。    不管以前来自哪里?    是来自越南还是印尼,来自胶东半岛还是福建、广东,在这片广阔的菲律宾群岛上,他们就是菲律宾人,这里没有人胆敢欺负华人,他们就是这片天地的主人。    “你叫什么名字呢?”    “回大总统的话,俺叫刘栓子,俺哥叫刘大栓,俺弟叫刘小栓,俺的两个妹妹叫刘大妞和刘二妞,俺爹叫刘老栓。”    “哈哈哈哈!”    众人一起笑了起来,这个年轻,充满活力的农民心直口快,一轱辘把全家人的名字都报出来了。    “你爹起名字还真会省事儿,我来算算,可这也没有14口人呢。”    “跟俺一起来的还有二叔和三叔一家,俺叔叫刘二栓和刘三栓。”    “哈哈哈哈……”    罗霖再也忍不住,一叠声欢畅大笑停不住,感情这一家人起名字省事儿是有传统的,从爷爷辈就开始了,基本上和这个“栓”字卯上劲了,一二三排下很省事。    “这么说,你来这里也两年了,刘栓子,从内心来说,你觉得政府的田赋高不高?能不能承受得了。”    刘栓子没有多少犹豫,爽朗的说;    “政府的田赋俺不觉得高,轻松就能给交完了,还能多交粮食。    在俺们老家一亩地,最多能产400多斤粮食,交上苛捐杂税占了七八成,即使全家人种几十亩地,累死累活的也吃不上饱饭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