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44节 (第3/3页)
去。 “刘相此言差矣,速胜乃是首要之务,抚恤一事大可由文官而为之,为主帅者,何须事事躬亲!” 贾朝隐能力虽不咋地,可在紧跟武后上,却是从不含糊的,在这等该表忠心之际,又岂肯稍有退让。 “嗯!” 刘、贾二人如此相争不下,只吵得高宗头都痛了起来,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,这便满脸不耐地一挥手,冷哼了一声,制止住了二人的扯皮,伸手抚了下额头,面带难色地看了看李显,又看了看武后,一咬牙道:“朕意已决,此战便由裴行俭挂帅,薛仁贵为副,就这么定了!” “父皇圣明!” “陛下圣明!” …… 高宗此言一出,李显头一个站出来称颂,而诸宰辅们也没敢再节外生枝,各自称颂不已。 “陛下,妾身有个想法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 高宗一锤定了音,在这场母子较量中,武后似乎落了后手,然则武后看起来却并无一丝的沮丧之意,始终端坐如仪,直到众人称颂已毕,这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。 “唔,媚娘有话只管说,朕听着呢。” 高宗之所以选择裴行俭,而不是薛仁贵,完全是出自军政上的考虑,而不是真的有心要给武后难堪,实际上,他那惧内的毛病始终就不曾好转过,此际一听武后还有话要说,心底里可就不免有些发虚了。 “陛下,臣妾也以为裴相足可胜任帅位无疑,此战大胜可期也,只是我朝诸将年岁皆渐高矣,而后续之将才却实有匮乏之虞,今若不早做绸缪,将来一旦有事,恐难为之也,是故,妾身以为大可趁此战好生选拔才俊之士,它日为用可也,此臣妾之浅见耳,还望陛下圣裁。” 武后显然知晓高宗在担心些甚子,故此,一上来便先给高宗吃了个定心丸,而后又款款地道出了欲培养后备人才的想法,就事理本身而言,自是无可挑剔之处。 “媚娘此言大善,就这么定了也好。” 一听武后说得在理,高宗自然不会反对,很是爽快地便应允了下来。 “陛下圣明,臣妾以为京中青年才俊不少,只是缺乏历练,此番若能得裴相提携,将来必能有所成耶,臣妾自请能为此筛选之责,还请陛下恩准。” 武后前头说了如此一大通,为的便是引出高宗的同意,此际一见高宗已然应允,紧赶着便顺杆子爬了上去。 “此小事耳,媚娘看着办好了,朕乏了,今日便议到此处好了。” 军国大事已定,高宗自不会去多想武后这一提议背后的蹊跷之所在,身子骨里的乏劲一上来,人便有些支撑不住了,无甚形象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,摆了摆手,将众人全都屏退了开去…… 第七百五十八章大战将起 “哟,殿下回来了。” 甘露殿的书房中,张柬之与狄仁杰正自闲聊中,突然发现李显已从屏风处走了进来,忙各自起身见礼不迭。 “免了,都请坐罢。” 李显神色淡然,看不出甚喜怒,大步走到上首落了座,一压手,示意二人不必多礼。 “殿下,今日之议结果如何?” 张柬之到底是性子较急,加之久在李显身边,顾忌也少,卜一落座,便即开口追问起了详情。 “议已定,由裴行俭挂帅,薛仁贵副之,此乃预料中事,并不为奇,倒是母后提议要培养京中后备才俊一事令本宫颇为不解,唔,此事是这样的……” 今日之议事中,李显不单阻止了武后总揽军国大事的企图,也挫败了越王试图趁机揽兵权的可能,更成功地将裴行俭推上了帅位,说是大获全胜也不为过,然则李显却并不觉得有甚可开心的,关键就在没能想明白武后最后来上的那一手之用意何在。 “殿下,老臣以为娘娘此举该是只有一个目的,那便是培植党羽,布局军中,妄图以此抗衡殿下罢了,实不足为虑也!”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,张柬之不由地便冷笑了一声,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武后的企图之所在。 “殿下,臣以为孟将兄所言甚是,此不过临渴而掘泉罢,纵有所得,也断不为多,由其搅去也好,只消波斯诸军能顺利回归,一切尽在掌握,原也无须过虑太多。” 狄仁杰的看法显然与张柬之一致,都不认为武后此举能翻出多大的浪花。 “没那么简单,本宫倒是不怕母后安插党羽,担心的是其从前线诸军中调精锐入京师,一旦如此,后果尚难逆料。” 李显到底是武将本色,在军事上的敏感性要比两大智者高出了老大的一截,对于二人的判断并不以为然,而是提出了另外一种相对严峻的可能性。 “那也无妨,殿下何不将计就计一番?” 一见到李显眼中闪过忧虑之色,张柬之登时便笑了起来,一击掌,给出了解决的办法。 “将计就计?嗯,好,那就这么办了,本宫就找几员后起之秀让母后拉拢去好了!” 李显本就是精明过人之辈,只一听张柬之所言,立马便有了主张,飞快地在心中将北边诸将过了一番,心中已有了定策…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