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_第20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00节 (第1/4页)

    当时,英国士兵的餐桌上,见得最多的是坚如磐石的咸肉。英格兰之战时,许多英军水军甚至还在吃十多年前的腌牛肉,这些牛肉变得像红木一样坚硬,于是水兵把它们雕刻成军舰,涂上油漆,用砂纸打磨光,挂在住舱的横梁上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易储存的罐装斯帕姆午餐肉显示了其重要作用。一年之间,英国战争部花费数千万英镑,采购了数亿罐斯帕姆午餐肉。午餐肉里几乎不含任何维生素和矿物质,对健康无甚帮助,但它提供的热量对保持士兵的体力至关重要。在炎热的战争中,由于鲜肉难以长久保存,斯帕姆更成为战略物资。在铁皮罐头盒子里加热的午餐肉炖杂菜,成为二战中英法联军的共同记忆。

    不过,斯帕姆午餐肉的最大客户——英国士兵,却给这种似乎永远吃不完的倒霉罐头起了种种耸人听闻的绰号。如“代用肉”

    “仿制肉”

    “下水肉”等,流传最广的是“灵肉”。在他们眼里,斯帕姆午餐肉就像敌人的子弹和肆虐的疾病一样,纯属“应该消灭的对象”。

    因为在军营中,厨师们会在早餐时煎斯帕姆,正餐时烤斯帕姆,晚餐则将斯帕姆作为肉馅夹在玉米饼里,第二天睁眼起来,早餐仍旧是斯帕姆馅饼……

    为此,一些英国士兵还编了一个顺口溜:“杰克逊吃他的橡子面,格兰特在嚼黑麦,托迪在啃毒牛肉,他们吃的都比我们好,因为我们肚子都有一条蠕动的怪物,那就是斯帕姆午餐肉!”

    对于生活相对艰苦的苏联红军来说,进口的斯帕姆倒是极受欢迎。红军战士把午餐肉烧成糊状,直接抹在掺杂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(俄国传统面包)上,有时还洒上盐和生葱头,口味更佳。

    “虽然所谓的荷美尔公司有弄虚作假的嫌疑,但我不得不承认,这种午餐肉很适合军用。”陈天顶没想到,小小的一盒罐头,在华伯涛的嘴里竟还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历史。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华伯涛笑着点了点头:“只花上三分之一的价格,就能让自己的士兵吃到等量的肉食,而且携带方便,利于储存。相信,单凭这两个优点,就足以让各国政府动心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更难能可贵的是,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,这种毫不起眼的午餐肉,起码拯救了数万名英国士兵的生命。”

    华伯涛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,现在我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午餐肉了。”陈天顶将打开的长方形罐头放在了一边,然后咯吱咯吱的撬开了另外两种罐头。

    一种是三文鱼罐头,一种是菠菜罐头。

    和午餐肉相比,三文鱼罐头要正常的多,起码香味不是那么的虚假。盒子里,躺着的两条三文鱼又薄又短,头部,尾巴,还有鱼鳍都被去掉了。陈天顶凑近了一看,发现这种三文鱼的皮很酥,乌黑中泛着一层淡淡的金黄色油光,显然是用大火烘烤一番之后,才用盐腌制的。三文鱼旁还有一些散落的黑色豆子,陈天顶拿起一粒来丢进嘴里尝了尝,发现这豆子还不错,酱香味十足,应该是亚洲食品中也有的豆鼓,说白了,就是发酵了的黄豆。

    发酵了的黄豆,一可以做豆鼓酱,味道跟蚕豆酱差不多。

    二可以酿造酱油。

    所以这东西是中国自古以来,不可或缺的调味作料。炖红烧肉,炒菜的时候洒一点,做出来的东西都特别香,这一点,陈天顶可是深有体会的。

    但是接下来的菠菜罐头却让陈天顶傻了眼。

    与其说是菠菜,倒不如说一根根晒干了,卷成一团的绿色棍子,陈天顶试着用手捏了捏,干巴巴的,没有一点儿水分,罐子里也很干燥,散发出阵阵霉味。

    “这玩意怎么吃?”陈天顶疑惑的说道。

    他递了一根给杨开,又递了一根给华伯涛的,然后将剩余的绿色棍子也掏了出来,分给了好奇的独眼龙和石头,集思广益,大家好好研究研究。

    “呸!”才咬了一口,独眼龙就将刚刚吃下去的绿色棍子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