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_第19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92节 (第2/3页)

着胸脯打包票说,某个动物的下一个进化形态,是这个那个。我现在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你们和那个怪物的交战中,分析它的形态,寻找它的弱点。”

    “没关系。”杨开点了点头:“华教授,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你体谅我。”华伯涛唏嘘道。

    他现在只觉得浑身都使不上力,而且产生了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。

    更为关键的是,一向自信的华伯涛,因为工藤智久的缘故,开始不自信起来。

    看到华伯涛又恢复了闭目养神的状态,杨开也不便打扰,当下走到积水边,往水面上丢下一个小纸片,抬起手表,开始计算起水流的速度来。

    只有计算出了水流的速度,当怪物出现时,他才能确定什么时候倒燃油才是最佳时机。

    计算完流速后,杨开冲着几个老兵招了招手,众人立马面色一肃,端着各自的武器,走到自己的岗位去了。

    一时间,隧道里的气氛剑拔弩张。

    因为从华伯涛的言语中,感受到了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,所以每个人都表现的格外认真。此刻的石头,已经将张鹤生暂时交给了刘雨薇照看,自己走向行李箱,小心翼翼的取出了火箭筒的零件,开始有条不絮的组装起来。

    他先将火箭筒平放在地上,然后打开搭扣,将一枚黑黝黝的火箭弹从筒身塞了进去,再关闭搭扣,用以固定住火箭弹。

    随后,石头将这个沉甸甸的大家伙扛在肩膀上,调试了一下发射时的姿势。

    反坦克火箭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已经广泛装备于步兵,因为这种武器携带方便,操作简单,而且可以轻易击穿普通装甲车的钢板,杀伤车内的驾驶员,所以颇受军队青睐,被誉为‘步兵反坦克的杀手锏’。石头所在的教导队,是国民政府最精锐的陆军之一,而且队里有外籍教官参与训练,所以对于火箭筒并不算陌生,再加上当初陈老实的一番演示,此刻的石头自然是手到拈来。

    陈老实很喜欢走私苏联红军的武器,这柄火箭筒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他能将火箭筒赠送给小组,显然是对它的杀伤力很是自信,况且,苏联这个重工业大国,所生产出来的东西从未让人失望过。而这种被称为‘红色利剑’的反坦克武器,更是为德国的虎式坦克量身定做的。

    粗犷的外观,大大的肚子,再加上胳膊粗细的火箭弹弹头,这一切无不证明,这把‘红色利剑’会在关键时刻,让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
    杨开则从腰上拔出一个弹夹,褪掉里面的子弹,然后将用于点着燃油的曳光弹一个个的用拇指压了进去。

    曳光弹只有六发,但杨开感觉差不多应该够了。

    看着老兵们一个个屏住呼吸的样子,杨开笑着提醒大家待会出现情况的时候,不要使用手榴弹,因为小组携带的手榴弹都是破片手榴弹,是用于冲锋的。爆炸时不但冲击波大,还会产生许多碎片,隧道环境狭窄,很容易因此发生坍塌,四处乱飞的破片,更会伤到自己人。不过闪光弹倒是可以使用,隧道里太黑,看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用来照明。

    第三一二章 能源a计划(18)

    天花板上的水滴,一滴滴的落在电力机车的铁皮子上,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。

    有的甚至直接砸在了战士们的脸上,但却没人敢伸手去擦,任凭水滴流过脸颊,然后如珍珠一般的挂在腮帮子上。

    华伯涛,张鹤生,刘雨薇等人已经被转移到了电力机车的最后面,前面有这么一辆重家伙顶着,相对来说,他们的处境还是很安全的。

    本来杨开也想让陈天顶跟华伯涛他们一道,先避避的,不过却被陈天顶严词拒绝了。

    按他的话说就是,自己当了摸金校尉多年,走南闯北,多少还是有点身手的。再加上有机械弩在手,到了战斗的时候,未必不能给杨开他们搭把手,松松气。

    对于陈天顶的举动,杨开先是小吃了一惊,不过稍一沉吟,便也就默认了。毕竟对于捉襟见肘的防御小队来说,多一个人总比少一个人,大不了自己多盯盯他便是了。

    当下,陈天顶被分配到了电力机车的右边,和九筒做了搭档。

    陈天顶显得出奇的兴奋,早早的就把机械弩从背上卸了下来,抓紧了握把,然后拉上弦,搭上了一枚带有狼牙倒刺的弩箭。

    “陈老板,动作还挺熟练的呀。”九筒侧过脑袋,说道。

    “用了几十年的东西,能不熟练吗?”

    陈天顶淡淡的说道:“三岁那年,我开始用弹弓打鸟,五岁那年,我开始用山里面的小青竹,劈开了做弓箭,虽然当时玩闹的成分居多,但为了射的准,射的狠,倒也下了不少苦功。从十五岁起,我父亲正式教我用弩,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兵器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