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84节 (第2/3页)
。 “华教授,这个可燃冰,到底是个什么东西,还处于保密阶段?”杨开不解的问道。在他的眼里,化学界中,发现一个新的元素,还有物质,是很引以为荣的事情,发现者通常将其无偿共享给全世界,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,这就是那些科学家们所提倡的伟大精神。比如从沥青中提炼镭的居里夫人,不但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,还被世界广为传颂。 但同样是化学物质,为什么人家都无偿共享了,可燃冰却还挂个保密的牌子呢。 这里面,一定有蹊跷。 “可燃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,我也是今天才见到。”华伯涛苦笑着说道。 “什么,华教授,这石头,你第一次见到?”杨开瞪大了眼。 “别激动,大家都别激动,听我慢慢告诉你们,关于这东西的来头。”华伯涛说道:“要知道,这东西的来头可不小呦!而且开采极为困难,对于现今的科学技术来说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本以为这辈子无缘得见,没想到,第一次看见他的地方,竟然是在731部队的老巢。当真应了那句话:世事无定,天道无常。” “所谓的天然水合物,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,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。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,所以又被称作‘可燃冰’或者‘固体瓦斯’。可燃冰最早是由苏联化学家谢苗诺夫发现的,因为其独特性质,所以立刻引起了政府的注意,随后,苏联的科考队亦在西伯利亚的断层中,发现了可燃冰,这一消息由于保密不善被泄露,被美国间谍发现,随后,共产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,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之间,便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能源竞争,而能源竞争的目标便是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。当然,这一切都是秘密展开了,知道的人少之又少。” 华伯涛娓娓道来。 “华教授,照你的意思就是,可燃冰是一种能源?”杨开算是听出了点门道。但华伯涛的其他话,他是不信的。 一块小小的石头,又怎么可能引得世界四大格局,进行长达十年的明争暗斗?这也太危言耸听了吧。 “对,能源。”华伯涛点头说道:“而且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,这不但是一种能源,还是一座科学进步的桥梁,谁发现了可燃冰的资源,并掌握了实际开采技术,就能带动第三次科技革命!” 华伯涛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,这一席话,便如一颗重磅炸弹般丢到了人群里,令整个隧道刹那间鸦雀无声。 杨开自然知道科技革命代表着什么。 人类的第一次科技革命,是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代表的。这场革命,直接将人类生产的手工化改为自动化,并使得英国经济迅速繁荣,领先世界十多年。 人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,是以伏打的电池堆为代表的。这场革命,再次将自动化更加完善,随着电灯,电动机等电力设备接二连三产生,人类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,并使得美国一夜崛起,领先世界直到今天。 纵观历史,可以看出,谁掌握了科技革命的主动权,就能领先于世界。蒸汽机,电力设备的用处,杨开是知道的,因为自己的生活离不开这些。 但小小的可燃冰,又凭什么能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呢? 反正杨开的心里,是一百个不信。 似乎从杨开的表情中瞧出了端倪,华伯涛微微一笑,也不见怪:“杨开,我知道你不相信我的话,觉得我是信口开河。但只要安安静静的听我说完,你的反应,绝对不会比刚才的我,好到哪儿去。” 说完,华伯涛再次开了口:“可燃冰中含量最多的,是一种叫做甲烷的物质,它的含量高达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九。经过苏联化学家测试,平均每一立方米的可燃冰,可以产生两百立方米的天然气和一立方米的纯净水,而且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残渣,污染要比煤矿,石油要小得多。” “可别小看了我手里的东西……”华伯涛说着举了举那个奇怪的石头。 “就这小小的一块,只要利用得当,可以让旁边的小火车头,来回跑上三四圈。” “怎么可能?”杨开失声叫道。 “刚才我也烧过了,你就在我的旁边。”华伯涛瞥了他一眼:“指甲盖大的一小块,火苗烧了多高,时间烧了多久,你比我清楚。” “因为生产物是天然气的缘故,所以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耗。如果你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天然气收集起来,再加进去,燃烧时间还可以再提升一倍。”华伯涛淡淡的说道。 “这下你懂了吧?” “这石头,不……可燃冰。”杨开连连改口:“实在是太可怕了。” “是啊。”华伯涛沮丧的说道:“我开始以为,日本人是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