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百九十章 张仪策略(2)  (第2/2页)
 “嗯。”张仪点头,顿了顿,继续道“有苏秦在,即使燕与齐有矛盾,五国联合不起来,这个时间也最多只有几年。    到时五国要联合将我大秦赶回函谷关时,趁机挑拨齐国内部两大势力火拼,我们则趁机灭魏。”    张仪声音落下,大殿中一片安静,每个人都陷入沉思。    思索这般成功的可能性,也与自己想过的办法做对比。    半晌,商鞅第一个摇了下头、沉稳道“齐国趁机攻燕应该不会有错,韩国被我大秦所灭只要不出意外,也不会有问题。    但五国要联合时,挑拨齐国两大势力内讧,却太过不可控,而且到时攻魏,来自几国的压力定会达到最高。    他们可以容忍韩国被灭,到时再联手将我们赶回函谷关就是。    但却绝不会忍受魏国被灭,我大秦实力虽强,不过面对五国联盟……不可取。”    “的确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,但当前之事,是顺利灭掉韩国,到时情况就会与现在不同,几国国内都不是铁板,定有隙可乘。”张仪点了下头,不过还是坚持道。    在场几人点了下头,情况肯定都是艰难的,但未必不可操作。    但也有人,觉得还需再思索完善这个对策。    只要想起几国联盟,即使是他们,也不得不感到头疼。    秦国实力之强,即使赵、魏、韩三国加在一起,都丝毫不惧。    但再多一个,就有些难了。    随后,吕不韦、范雎还有其他几人都接连开口,或补充张仪的策略,或另提思路。    很快,一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。    几国到时的反应、应对,派出的援军是谁,等等等等,都被一行人议论过。    帝子受在上方静静看着,几乎没有再说过一句话。    等气氛渐渐下降,目光看向了同样一直没有说话,眉头也一直轻轻皱着的尉缭。    “尉相为何不说?”    淡漠的声音响起,将众人的目光转向了尉缭。    在去年,尉缭就已经因为军中改革有功,被提到军阁,成为第五位军阁大臣。    军阁大臣其实也可以称为相,只是王翦四人都是统军大将,所以几乎都不以相称呼。    只有尉缭,平常之时,会被人称相。    而在众人眼里,大秦谋划大局最好的另外一人,便是尉缭。    这位很少开口,但一开口便会让人信服,只是短短几年时间,就让几乎所有人承认他的能力。    尉缭面对众人目光,依旧沉定,行了一礼、略一思索道“启禀大王,臣有一言,恐惹大王生气。”    “哦!”帝子受露出一抹好奇,没有说什么不生气之类的,只是淡淡开口道“说。”    “喏。”尉缭也不再犹豫,沉声道“以我大秦如今之实力,并不足以面对几国联盟。    哪怕他们只是派出部分实力,也不行。    而六国之中,虽然并非铁板一块,但君主算是贤明,臣子忠心,实际可以为我们所操作的,并不太多。    所以灭掉韩国不难,张相之策略便是最好的。    但想要再进一步,以我大秦如今之实力………”    说着,他摇了摇头,意思颇为明显。    不行。    众人包括张仪都皱起眉头来,哪怕不想承认,但也知道,这话实际并没错。    灭掉韩国,可以,但更进一步攻魏。    哪怕是反驳了商鞅的张仪其实也清楚,其中凶险太多,对手都是并不下于他的绝顶人物。    一个弄不好,大秦就会被赶回函谷关内,还会实力受损。    只不过他们加入大秦都已经很长时间,将大秦推上天下第一大国之后,一统天下就是他们的执念。    所以这种直接说现在大秦再进一步不可能的话,他们是不想说的。    也唯有尉缭敢说、能说、想说。    众人沉默下来,尉缭说完就老老实实站着,双眼微微低垂。    他来大秦,只是为了一统天下,走出他自己的道。    加上他此时的身份地位,都不宜结交什么人。    所以他这几年,就以独来独往的形式,在朝堂之中立足。    也因此,刚才那可以说给众人泼冷水的话,他敢说。    当然,他并不是放弃一统天下,而是想说不能着急。    更重要的是,他总觉得,上方这位实在太过深不可测,还有一些实力没有展现出来,这也算是他的一次试探。    总得让他知道大秦所有的实力,他才能制定策略。    帝子受目光幽深,看着双眼低垂的尉缭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