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之重铸山河_第三六五章 不正经的提议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三六五章 不正经的提议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自打秦国蜀守李冰修了都江堰,蜀中再无岷江水患之忧,引江水灌溉,得沃野千里,成为天府之国。”

    司马靖道:“蜀中粮食几乎岁岁丰收,不必担心饥馑、军粮亦充足。

    其他物产更是丰饶,蜀锦之名冠天下,遂宁产糖、梓州药材、荣州盐井、泸州酒水、川西有牛羊,川南有竹木,蜀中茶叶天下半,皆在大宋首屈一指。”

    徐还连连点头,川蜀实在是好地方,自古的天府之国,即便到了后世,也是西南最繁华富足之地。

    在古代,这样的地方便是龙兴根基之地,刘邦、刘备能够发家崛起,蜀中财富便是最大的倚仗。

    最不济也可以借蜀中地势之险,偏安一隅,唐朝天子数避蜀中,五代前后蜀偏安西南,再到后世的张献忠,皆是如此。

    司马靖续道:“国公爷,老夫已经估算过了,不出所料,蜀中每年的钱粮赋税可占到大宋的三分之一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多?”

    徐还不由吃了一惊,虽说知晓蜀中之富,却没想到能到这种地步。

    “千真万确,蜀中物产丰饶,商业繁华,而且蜀盐产量甚高。”

    徐还心下恍然,古代盐铁官营,盐税是封建王朝的重要收入。蜀中有井盐之利,难怪如此富裕,这边不足为奇了。

    “朝廷诏书有言,称川陕作战,军饷开支,钱粮调用就地解决,甚至准许截留成都路转运使财税优先供给抗金作战。”

    司马靖摇了摇头:“用不了这么多,即便战事吃紧,钱粮紧张,国公爷也断不可尽数截留蜀中财赋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所言有理,数额如此之大,我若全部截留,临安恐怕会炸锅的。”

    徐还之前没料到蜀中富庶到了这个程度,险些犯了错误,倘若自己控制了大宋三分之一财税,等若捏住了大宋经济命脉。

    临安的一帮臣子肯定会各种叫嚣弹劾,借机生事,赵构也难免会不安,多有猜忌。

    幸好司马靖及时提醒,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。

    这便是谋主的作用了,纵然自己身为穿越者,在很多大事上有先见之明。但论起对这个时代方方面面的了解,欠缺太多了。

    司马靖刚好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,看着似乎整日与李师师恩爱缠绵,实际上操着心呢!

    不愧是隐士高人,隐居武陵乡野,也不怎么出门,但对天下事却甚为了解。

    想必入蜀之前,也做了功课,特意了解了蜀中相关事宜,那么对入蜀后如何行事,应该也有所筹划。

    司马靖道:“蜀中财税,国公爷可运送出川,向朝廷摆明姿态,至于是否运送到临安,倒也未必。

    索性岳将军在荆湖作战,需要的钱粮也不少,从临安调拨多有不便,蜀中就地支援分数应当。”

    “明白。”

    徐还心领神会,笑道:“我呢,我知晓一些生财的营生,有蜀中物产和人力相助,积蓄钱财不是什么难事。即便交出去一半的财税,保证钱粮依旧充足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司马靖欣然道:“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