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之重铸山河_第三六〇章 微斯人,吾谁与归?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三六〇章 微斯人,吾谁与归? (第2/2页)

先生还有何愿望?”

    司马靖悠悠道:“靖毕竟是个读书人,读的是孔孟之道,横渠之学,而非黄老之术,岂能没点抱负?”

    徐还心中一动,看来司马靖似是横渠先生张载门人。即便并非弟子传人,也受其学说影响较大。

    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
    此为横渠先生名言,门下弟子传人多少受其影响,大都心怀抱负,希望建功立业。

    有戏!

    只听司马靖续道:“昔年我也曾入东京汴梁科考,意图报效朝廷,施展凌云壮志。

    却发现朝堂上尽是尸位素餐之辈,帝王昏聩,奸臣当道,东京城里,达官贵人们醉生梦死。”

    徐还听在耳中,有些意外司马靖竟如此直言不讳,看得出武陵野老年轻时多半也是一位愤青。

    “失望!”

    司马靖吐出两个字,叹道:“当时我便对朝廷失望了,放弃科考,饮酒买醉,也是那时候见到师师的倩影,可惜……”

    那时候,东京人尽皆知李师师乃官家赵佶的禁脔,一个落魄书生不要说染指了,连多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。

    只是没想到,这一面之缘,一眼情缘,司马靖记了几十年,最终成就良缘,得偿所愿。

    “当时的朝廷确实……”

    “如今也好不到哪里去,驸马以为然否?”司马靖径直打断,出声反问。

    徐还并未答话,但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
    司马靖看在眼里,也是一笑:“不过也许有另外一种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可能?”

    “有几个问题想问问驸马,不知驸马能否开诚布公?”

    “当然!”

    司马靖笑道:“听闻杨幺逃亡桃源之时,李彦先一开始并未前去拦截,而是后来才出动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晚啊,没有让杨幺逃出去。”

    “是不晚,只是…倘若当时金兵南下的消息尚未传开,驸马还会做同样的决定,让李彦先如期阻截吗?”

    司马靖目光灼灼看向徐还的眼睛,仿佛看透了一切。

    “哼哼,先生以为呢?”

    “养寇自重,有更大贼寇出现,杨幺这等跳梁小丑,留之何用?”司马靖的回答很直白。

    “哼哼!”徐还仍旧是淡淡一笑,也不生气,也不担忧,相反很欣慰。

    司马靖要是连这点都看不出来,有什么资格担任谋主?关键还是要看他后续的态度。

    “朝廷诏令驸马入蜀平叛,驸马应该是如饮甘露,正中下怀吧?”

    “蜀道难,不易走啊!”徐还幽幽一叹。

    司马靖道:“蜀道固然难,蜀中却有天险,昔年刘备成一方霸业,刘邦则奠定汉室四百年基业,蜀中是块福地啊!”

    “固是福地,也要相携而行,刘邦若无张良、韩信;刘备若无卧龙、凤雏,如何能走过蜀道艰险,守得云开见月明?”

    事已至此,徐还也不再藏着掖着,凝望洞庭湖波光,沉吟道:“昔年范文正公作《岳阳楼记》曾有一言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徐还看向司马靖,悠悠道:“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