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74节 (第4/5页)
“付爱卿却是会错了朕的意思,朕之所以说暂时还不能迁都到北京,绝非是因为嫌弃紫禁城破败,对于朕来说,紫禁城已经足够富丽堂皇了,而且也显得太大了一些,朕既没有三宫六院,仅有三个皇妃,这样大的紫禁城,朕早已知足了!朕绝不会再在紫禁城花费银子去修缮什么了!付爱卿你们户部大可放心便是! 至于你们嫌朕在海军上投入太大,朕不会再多做什么解释,该说的年夜饭的时候朕已经都说过了,今后几百年是海洋的世界,我们不能再闭门造车了!否则错过这个时代,就是对我们后代的最大的犯罪! 朕之所以暂缓迁都北上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南方局势未定,另外北方百姓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,我们要利用眼下有限的资源,尽可能的先恢复民生,现如今在南京城虽然稍显局促,但是也已经足够用了! 只有待到南方局势平定之后,朕才会迁都北上,这件事今天就议到这里,前期定都之事,各部可以先行铺垫一下,派员前往京师打一下前站也好!但是朕只有一个要求,铺张浪费是绝对不行,尽量利用原有的衙门简单收拾一下即可,我们现如今底子还是太薄了,容不得半点的奢靡!望诸位爱卿能记住朕的话!” 第一百六十九章 困坐愁城 就在大中朝上下商议定都之事的时候,李自成却在汉中府困坐愁城,自从二月中旬开始之后,一支支大中军的人马便对他最后的地盘汉中府发动了全面的进攻,大中军此时是兵强马壮,而他的大顺军却成了惊弓之鸟。 这短短的数天时间,汉中府的州县便一个个的被大中军击破,残余的大顺军兵将一批接着一批的倒戈投降了大中军。 这几天下来,李自成麾下的大将便一个个的倒在了大中军的刀口之下,先是刘宗敏战死在了利州,接着好不容易逃回汉中的刘体纯又被大中军打死在了凤县,接着李双喜又在汉阴被大中军击败,当场被大中军生擒,阎重喜怒其当日屠杀民众,生擒李双喜之后,当即下令将其枭首示众,经过这几个月时间下来,李自成麾下的重将纷纷凋零,到现在只剩下了李过和田见秀还留在他的身边。 而开战之前的三十万大顺军,打到这个时候,死的死,逃的逃,投降的投降,到现如今李自成只剩下了不到三万兵马,陈驻在汉中府城周边。 眼看着兵马越来越少,战将也越来越少,李自成不得不重新启用田见秀作为他的卫将军,替他率领兵马驻守在汉中府城西南两门,而李过则负责东北两个方向的御守。 大顺军的士气到了这会儿也早已是跌到了裤裆里面了,所有兵将无不人心惶惶,等待着他们的末日的到来。 李双喜和田见秀都提议让李自成干脆弃了汉中府城,效仿当年那样,遁入到山林之中,找个地方再谋复振,但是李自成却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,坚决死守汉中府城。 其实不是李自成不想像当年那样遁入山林另谋复振,只是现如今李自成也已经看出来,大中朝已经根基稳固,万民归心,而他的大顺则在陕西这一两年来,暴xing逆施,早已不得了民心,现如今陕西百姓思安,纷纷举旗投顺大中朝,更多的大顺军兵将则弃械投降了大中军,转身便成了他的敌人。 李自成很清楚即便是他再次放弃一切,遁入山林之中,现在人心早已不在他这边了,他根本已经没有复振的可能了。 更何况据探马回报,现如今大中军已经将汉中府围了个水泄不通,几乎汉中通往外部的所有通道,都出现了大中军的兵马,牢牢的将汉中府围在了中间,即便是他放弃汉中府,也不见得就能像当年那样逃得出去。 更何况他现在可是堂堂的“大顺皇帝”,身份已经不同了,李自成自己也放不下架子,再去像当年那样当一个流寇了。 而且大中军不是当年的明军,负责对他进剿的都是大中军的武将,并无文官参与,至多大中朝文官也就是负责以下军方的后勤供应,而大中军诸将也不像明军大将那样,惜兵不战,抑或是贪恋财色,使得他之前对付明军的那些贿赂的手段也无从可行,只能在汉中府之中坐以待毙。 到了这会儿李自成真的是后悔了,如果他当初知道会有今天的话,倒还不如效仿张献忠那样投降肖天健,好歹凭着他们的关系,肖天健也不至于杀他,最差也让他像张献忠一样,现如今在山西某地当一个富家翁,虽然自由受到限制,但是起码没有生命之忧。 可是这天底下什么都有卖的,就是没有后悔药可卖,李自成知道,现在哪怕是他投降,肖天健也不会再留他活路了。 所以现如今投不投降结果都一样,故此李自成咬着牙留在汉中府之中,想要跟大中军拼一个鱼死网破。 就在李自成困坐在汉中府他的临时“行宫”的时候,田见秀满脸紧张的神色,在宫外求见,李自成心情不好,但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