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节 (第19/27页)
。公推出三位家族里的长者,带领家族里百余名青壮,找出个理由,将段奎捐钱修家庙时写下的一千两改成了七千两,还找来见证,一起指证,段奎当时说的是黄金。为了稳妥起见还找来了官差,许下好处,准备大捞一把。这么多人一起前来闹事,段奎的次子胆小怕事,早就吓得躲起来了,段家的女眷生怕出丑,都不敢出头。正在混乱之时,外面传来嘹亮的马嘶之声,段奎的妻子喜道:“这下子好了,二叔一到什么都好解决。”来的人就是常霄,因为隐居在幻魔洞,心情郁闷,得到消息时已经晚了,昼夜兼程赶来,多亏火龙驹神骏,这才及时赶到。段妻马上让家人让儿子前去迎接,段奎的次子听说常霄来了,登时有了主心骨,不顾一切冲到门外,见到常霄纳头便拜,泣不成声。 常霄知道段奎得了重病,急急赶来,没想到段氏家族的人会乘机作乱。下马搀扶,询问道:“你爹怎么样了?”段奎的次子一着急说不出话,旁边的家人急道:“二爷来得正好,家里被一群无赖搅闹,乱抢金银财帛。”常霄怒道:“什么人如此大胆。”气冲冲昂首进门。这时一干无赖连同官差正在兴高采烈大发横财,你争我夺,好好一座庭院被这些人搞得乌烟瘴气。常霄怒气冲冲,本意是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些无赖,走到二门的时候脑筋一转,自己不可能总留在这里,一旦离开这些无赖还是会来捣乱,如果杀掉这些人,段家在这里就住不下去了,相信大哥段奎不愿意看到这一幕。对付这些无赖最好是通过官府,这时候脑海里闪过一个人,心里有了主意。众无赖连同官差正在放肆,忽然见到常霄都有些胆虚,常霄铁青着脸喝道:“滚。”声若铜钟,震得这些人耳鼓嗡嗡作响,众无赖感到从心里害怕,再不敢耽搁,争先恐后跑出去。有家人道:“二爷,他们带走了不少金银,还弄坏了好多家什。”常霄冷笑道:“用不了几天,他们就会把东西送回来,磕头赔罪。这些事不急,快带我去见大哥。”家人领命,连忙把常霄领到卧榻前,本来段奎已经昏迷很久了,常霄刚一进门,忽然睁开了眼,开口道:“兄弟,大哥一直在等你。”常霄上前握住段奎的手,心里发酸,安慰道:“大哥放心,家里一切有兄弟主持,不管怎样先把身子养好了。”段奎轻叹一声:“兄弟,大哥寿数已尽,过不了这一关了。”常霄武功修为已经登峰造极,看出大哥段奎已经油尽灯枯,回天无力,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好言开解,段奎缓缓道:“兄弟,大哥这辈子荣华富贵,子孙满堂,知足了。早年经商的时候,过手的药材不计其数,大哥从来没有搀过假,也算对得起良心了。”当初常霄曾经与段奎一道贩卖药材,知道段奎做生意最讲信用,这才得到各方药铺的信任,攒下了偌大的家业。段奎接着道:“大哥这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得到一个好兄弟。”常霄颇为感慨:“若不是大哥仗义,焉有小弟命在?”段奎勉强一笑:“兄弟这么说就见外了,情分最重,大哥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投缘。”常霄眼看着结拜的大哥病入膏肓,无计可施。 生老病死谁也无法抗拒,常霄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与天抗争,段奎回光返照,说出心里话以后安然逝去。常霄心里很不是滋味,大哭一场,段家上下一起举哀。常霄做主,让家人准备丧事,选墓地做棺木,高搭灵棚,请僧人超度亡魂。私下里发出一封信,为段家的将来安排一切。那些无赖们虽然受到了惊吓,总算捞到了好处,眼看段家人不追究,心里暗自庆幸,后悔当时手脚不够麻利,没能多拿一些。丧事颇为隆重,常霄当然不怕花钱。段奎是当地首富,自然免不了与官府打交道,每次捐资修桥铺路段家都是第一个,当地的知府亲自写下匾额,正准备让衙役送去,书办忽然急匆匆跑进来,知府斥责道:“慌什么,读书人岂能失仪?”书办施礼道:“大人,武陵王车驾刚刚进城。”知府登时变色:“武陵王,那可是江南的半边天,快去迎接。”这个时候顾不上失仪不失仪了,手忙脚乱换上官服,召集衙役们前去迎接。很显然,让魏河阳来是常霄的意思,给官府施压最理想的人选非他莫属。魏河阳已经明白常霄的意思,所以才摆足了架势。知府带领一干从人慌慌张张前来迎接,大礼参拜,魏河阳安慰道:“本王有一位故人过世,特意前来吊唁,不是为了公事。”知府松了一口气,小心询问:“不知王爷这位故人高姓大名?”魏河阳按照常霄的意思回答:“就是这里的首富段奎员外,当初本王落难,多亏段员外仗义援手,后来又曾拿出大笔银两资助军用。”知府心里打鼓,怪不得段家富甲一方,原来有武陵王在背后撑腰,多亏自己没有开罪于段家。心里胡思乱想,魏河阳脸色一变:“来之前本王听说,竟然有一群泼皮无赖乘丧到段家闹事,你这知府是怎么当的?”知府吓了一大跳,武陵王掌握着生杀大权,一句话就要了自己脑袋。连忙跪倒请罪:“下官实在不知,请王爷恕罪。”魏河阳板着脸问道:“这样的事还要本王处理么?”知府马上会意,这是在给自己台阶下,马上顺口搭音:“下官马上处理。” 如果是平民百姓,这样的小事至少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