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游_第56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66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满满一御书案的奏章,一封封、一摞摞,俱都是弹劾太子的。

    李世民看着那满满一御案的奏章,不禁陷入了深思。

    今日惊闻青雀受惊生病,李世已又惊又怒又担心,急急赶去探望过的。

    他回来之后,也是已然定下了决心:易储!

    查?还用查么?除了太子,谁会对青雀下手?

    可是……朝野的反应太快了!太快了!快如雷霆闪电!

    这才第二天呐,正常来说,朝野中大多数人甚至还不该听说过这件事,可此刻却像是整个长安城的人商量好了似的,这……真的是高明刺杀青雀?亦或是……

    李世民的眼皮跳了跳,这种自导自演、陷人于不义的举动,他也干过。当年与太子李建成相争且处于下风时候,他就这么干过,他去东宫赴宴,给自己下了毒!

    这一桩苦肉计,可是给他争取了不少同情分,不但当时使得许多人更加同情、倾向于他秦王,玄武门之变时他做的那般决绝,不但杀了太子哥哥,还杀了他所有的儿子,包括其中尚在襁褓之中的,所遭诟病却也不是十分的激烈,这件事也起了很大作用。

    因为这件事证明,毕竟是太子不仁在先。

    青雀,难不成在学我当年之举?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世民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第473章 狗急跳墙

    一俟察觉苗头,李世民果断出手了。

    上奏的大臣是如许之多,但他下手的第一人却是左谏议大夫常平,一个言官。

    谏议大夫,以谏为职,干的就是谏议方面的事情,而且言官言者无罪,什么都可以说,什么都可以讲,捕风捉影也没关系。

    照理说这样一个人,得把别人都收拾光了才有可能轮得到他。

    但李世民最先惩治的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言官。

    虽然说言者无罪,但真做得到吗?这就像赐你一块免死金牌,你真的再怎么作死都不会死吗?李世民也没藏着掖着,找个别的什么由头来惩罚他,而是堂堂正正。

    理由就是:身为谏议大夫,在储君问题上也不加细究,无凭无据,哗众取宠。朝廷纳谏,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。在如此重大问题上,尚且如此不负责任,如何担当言官重任?

    似此等人,应该到地方上去,好好地体察民情,了解民间疾苦,今后才能脚踏实地,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。所以,皇帝派常大夫去琼州考察民情。皇帝可以说大白话,内史忠实记录,自有拟职官员再形成官面文字下诏。

    于是,常大夫今儿个还在长安城里放嘴炮,次日就得打起小包袱,远赴海南岛,登上五指山,考察民情去了。这一去,也不知皇帝老爷还想不想得起他来,若是京中有些知交好友,过个三年两载等皇帝气消了,也就赦他回来了。

    不然的话,这位仁兄就得终老海南。那时候的海南,可不是现如今的海南。而且他是去观风,不能带家眷,千里迢迢,跋涉艰难,如果不让他回来,这辈子恐怕就要跟家人永别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虽只惩诫这一人,朝野之间谁还不知道这是触了龙鳞,当即所有弹劾俱都哑火了,因为他们也突然发现,如此全民.运动般的倒太子运动,声势未免太浩大了一些。

    可是,怎么就会把声势搞得这么大的?每个人上书的时候,都以为也就自己再加上三五知己的呀?这源头已是无从考据了,反正事儿是搞砸了。

    还在家里装病的李泰闻讯也是十分懊恼,其实他很注意分寸的,他连弘文馆里那些专门给他做笔杆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