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六十九章 邦之彦兮  (第1/2页)
    十日后,井友和祝聃一行结束了戎狄之旅,抵达陉邑。    郑忽和祭仲接到汇报,早早的就守在陉邑城门口处,等着井友一行的到来。    车马停稳,井友下车,刚欲行礼,郑忽也不再顾什么礼仪,拉起井友的手和他一起走向自己的座驾。    论起收买人心的手段,郑忽现在已经是相当熟稔。    而且,井友绝对当得起郑忽如此礼遇。    郑忽已经井友派遣的使者口中得知,草中戎和骊戎已经同意借道,留吁、铎辰、潞氏亦同意不『插』手郑国与廧咎如氏的战争。    可以说,井友此行的任务已经相当出『色』的完成。    若是换个人来,都不一定能如井友做的这般出『色』。    “井大夫于国有大功矣!”郑忽自然毫不吝啬的称赞道。    “吾必将井大夫之功具实以奏,父君定不吝以厚赏!”    “不敢当世子之赞,亦非望君上之赏,臣不过谨守职分而已,世子诚以臣之功大,则尽灭戎狄以慰臣祖宗先灵,足矣!”    郑忽闻言,心中一颤。    他从井友身上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诸夏先民的那种尊宗敬祖精神。    这种切身的感受比在肃穆的宗庙里面对祖先的神位,感受的冲击还要大。    祖宗在诸夏文化里,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    即便是那些虚构出来的各种神佛,也没有祖宗的地位高。    不仅如此,祖宗还是一面旗帜,一面始终激励后代的旗帜。    祖宗未了的心愿和遗憾,祖宗的屈辱和仇恨,后人有责任和义务来终了。    不然,就谈不上孝!    这才是真正使得诸夏民族能够历经五千的风云变幻,薪火相传,代代不息,始终屹立于东方的精神所在。    就拿郑忽的姻亲齐国来说,齐侯死前就拉着郑忽的大舅哥齐襄公的手说“纪,吾世仇也,能灭纪者,方为孝子。汝今嗣位,当以此为第一件事。不能报此仇者,勿入吾庙!”    于是,齐襄公灭纪。    而列国没有一国为纪国鸣不平,反而称赞齐襄公能报祖宗之仇。    这就是诸夏自古以来的价值观!    像后世的法制社会,有人报母仇,键盘侠们称赞其行为的不也如过江之鲫,虽不合法律,但它合人情合道德,父母之仇,不共戴天!    所以,井友这种人,身负两代人的遗憾和仇恨,绝不是高官厚禄就能够收买的,能够收买他的只有复仇。    “唯,井大夫之仇,忽亦不敢忘,必也使井大夫全人子之义,如违此誓,天厌之!”    郑忽郑重的作出了保证。    井友闻言也是感动异常“世子如能为复我父祖之恨,友愿世为走牛马,以供世子驱使!”    “井大夫言重了!”郑忽道貌岸然的推辞了一句,其实他心里是暗爽的。    一个戎狄问题的专家,到现在来说,基本上算是拐带到手了。    郑国未来不灭戎狄称霸,都对不起老天如此的厚赐!    作为一个创业国家,能留住最急需的人才才是最为重要的!    郑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不多时,郑忽几人已至城守府。    下车,入府,落座,再次寒暄一番,随即切入正题。    既然草中戎、骊戎和潞氏、留吁、铎辰五部已经被摆平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