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虎添翼  (第1/2页)
    讨论完对苏子国作战的一些细节性问题。    郑庄公又将近段时间得到的关于苏子国内部的情报让郑忽翻阅。    在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思想的影响下,郑庄公也开始重视起情报的搜集工作。    郑国的大商人遍布天下,这本来就是一张天然的情报,只要稍加引导,自然事半功倍。    这一翻阅,就到了晚上,郑庄公也不知何时离去。    身为国君,郑庄公自然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理,郑忽对此也浑不在意。    起身伸了个懒腰,又敲打了一会因跪坐而有些酸疼的双腿。    郑忽对于苏子国内部的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。    苏子国十二邑以温邑为最大,是苏忿生初封时的国都。    原、樊、絺、陉、州、欑茅六邑次之,隰郕、向、盟、隤、怀五邑又次之。    虽说这十二邑原本都是一家,但是并非铁桶一块。    对于郑国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。    如陉邑在郑国最北,与赤狄接壤,为抵御赤狄侵略,其邑中的封君、卿士大多亲郑。    向、盟、隰郕、怀四邑因实力较弱,故而不敢与郑争锋。    故而真正为祸郑国北疆的是温、原、樊、絺、州、欑茅、隤七邑。    而在这七邑中隤邑因实力较弱,又距欑茅邑极近,所以,隤邑其实是受欑茅邑裹挟、控制的。    总得来说,真正与郑国过不去的只有温、原、樊、絺、州、欑茅六邑。    而这六邑内部其实也是矛盾重重,其中温邑为原苏子国国都,其邑中的封君、卿士以至于国人对原苏子国的向心力最强,属周时与周对抗,属郑时又与郑对抗,加之实力最强,属于真正的顽抗派。    絺、州两邑与温邑距离较近,是从属于温邑的。    欑茅邑距温邑较远,距卫国较近,且郑国在当地的控制力薄弱,是以欑茅邑与郑对抗无非是存了火中取栗的心思。    最有意思的要属原、樊两邑,在勾结赤狄与郑对抗中,这两邑最积极,跳的最欢。    看起来是心存故国,不愿以地属郑。    其实呢    作为一个穿越者,郑忽可不会被这些表面现象蒙蔽。    他可还记得,晋文公平王子带之乱后,周惠王赐晋文公的是哪两个邑的土地,就是原、樊阳樊二邑。    也就是说,这两邑在后来郑国国势衰落的时候又自动自觉的跑到周王室那里,并得到了周王室的接纳。    这特么不就是典型的先秦版的无间道吗?    绕是郑忽这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三好青年,对于此种情况,也不得不回一句。    太特么的坑,要是不知道这里面的真实情况,贸然前去,保准得在里面载个大跟头。    所以来说,这两邑看起来心存故国,其实是标准的亲周派。    尤其是樊邑,更是属于对周的死忠派。    周惠王以樊邑赐晋,樊邑人宁愿离开家乡迁到周王畿,也不愿归顺当时的北方霸主晋国。    对于周王室的向心力由此可见一般。    “或许原、樊两邑本就是周天子在那场换地风波中安插的暗子也说不定!”    郑忽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当今天子对郑国的态度作法!    “暗子,哼哼,保证这次让尔等永难见天日!”    嘀咕了两句,郑忽离开自家老爹的书房,迈步向自己的寝殿走去!    待回到寝殿,郑忽立刻命人准备饭食,飧时已过,而他到现在却油盐未进,确实是需要些东西来祭一祭五脏庙。    “世子,有自称长葛圜吏禾者在外求见,不知?”    “圜吏?禾?”郑忽想起来了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