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八十六章:勋贵们的反击(求票、求收藏)  (第2/2页)
难民他们倒也养得起。入股之说不过是为出口气而已,没必要逼信王直接翻脸不是。    “这是最好的结果了。大伴,下次做事还要谨慎一些才是。”得到消息的天启皇帝淡淡地说道。    魏忠贤背上直冒凉气,这些勋贵是真敢干啊。直接就把信王架倒火上了。    要不是陛下提前出面,他这次可就把信王殿下得罪死了。这些勋贵别看平常不声不哈,真阴啊,还真不能轻易招惹。    那些叫叫嚷嚷的文人倒是除了嗓门大点,就没别的本事了。    这还真应了那句俗语:咬人的狗,往往不叫。    魏忠贤在反省,朱由检却在在苦恼。    勋贵们手中的难民暂时还不用考虑,可魏忠贤送来的难民已经就位,需要马上接手了。    怎么安排?朱由检来来回回转了数个圈子。    绝不能叫他们白吃饭。    以工代赈。    无良老板朱由检在纸上写下4个大字。    既然魏忠贤提供足够的粮食,那就叫他们去搞基建。    一部分建工坊,一部分去皇庄修水利。    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。朱由检兴冲冲的扔下笔。    京城,大兴县,辽东难民聚集地。    此处的辽东难民就是魏忠贤划给信王的几千户人。    五月的天气已经慢慢热了起来。    也幸亏如此天气,要还是咋暖还寒的季节,缺衣少食的难民可能还会倒下一多半。    经过千里跋涉后,难民的家底基本都已经倒空了。粮食大多都吃没了,衣服也已经破烂不堪。在京城范围内,难民基本靠朝廷的救济过活。朝廷每天提供的那点稀粥也就勉强维持饿不死人。    长久没有得到明确的安排,难民们的心都慢慢的冷了下来,朝廷似乎已经把他们忘了。    今天,难民总算看到了希望,朝廷总算来人了。    来的还不是普通的吏役,是官,是正经的朝廷经制官员。    一个简陋的土堆上,一个青袍官员大声宣讲着。那身青色的官服明确的展示着他的身份。    对官员那夹杂方言的官话,难民听不太懂。管他说的是什么呢?只要是朝廷能安排就好,只要能有口饭吃就好。    官员讲完话,在随从的配合下,开始分配难民。    在场的几千户难民以户为单位划分,以10户为一甲,10甲为一保的方式编组起来。    看到熟悉的编组方式,难民们的心安稳下来。    能编组保甲,那就还是大明正式的民户,只要是正编的民户,朝廷总会给口饭吃的。    有吃的就行。    青袍官员是大兴县丞李义方,他嗓子虽然喊得很疼,心中却很开心。    老天保佑,总算把这些难民问题解决了。    从今天起,这些难民就算信王府的属民,相当于皇庄的佃户,不再受县衙直接管辖。    这意味着,就算难民都饿死了,也不再是他的责任。    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。可怜啊,都10几天没好好睡一觉了。    至于编组好的难民,信王如何安置就与他无关了。    不过,那些小家伙真能安抚好这些难民?    不想管闲事的李义方看着每组难民带队的少年,心中还是忍不住去猜估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