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七十七章:魏忠贤的远大理想(求票、求收藏)  (第2/2页)
居正要有利的多。    张居正还需要勾结当时司礼监的冯保,依靠内廷的帮助才能推行他的政策。    魏公公需要吗?根本不需要。整个内廷就在魏公公掌控之下。    张居正改革之初,外廷还有不少反对之声。    魏公公赶走东林党后,外廷哪有反对之声。    张居正只做了一半的改革,就能给他带来那么大的名声。    魏公公要能完成他的改革,那青史留名完全不是什么问题。    更何况,在魏公公看来,张居正已经把最困难的事情做完了。他只需要把张居正死后废除的条款恢复过来,坚持下去就行了。    张居正改革最难的是什么?    当然是清丈田亩了。那要得罪各地皇族和勋贵的。作为朱家的奴才,魏忠贤可惹不起那些主子。    既然张居正把最难的事情做完了,剩下的事就好办了。    要知道,张居正“尊主权,课吏职,信赏罚,一号令”的改革主张,主要不就是想加强朝廷权威吗?    加强朝廷权威,那不就是加强他魏忠贤的权威吗?    考成法,魏公公对各地监税太监,用的不就是考成法吗?    一条鞭法,现在还在懈怠实施。魏公公正好用张居正留下的鱼鳞黄策,按册严厉征税。    多好的改革条款啊,简直就是为魏公公量身度造而成。    至于张居正改革条款执行不下去的原因,魏忠贤也仔细做了研究。    在魏公公看来,执行不下去,那完全是因为张居正手软心慈,抹不开面子所致。    参照青州赵家就明白了。    赵家这种乡镇豪强你能和他讲理吗?    不能。    他们根本就不讲理。    强如万历爷,就是他老人家所派的税监,赵家也敢挟民意对抗。    更可恨的是,作为地头蛇,他还真就能对抗成功。    似赵家这种毒瘤,和他讲道理是没用的。不听话,直接找个理由处理掉就行了。    简单吧、直接吧,多么容易。    魏忠贤从卑贱的乡村混混,历经无数磨难才爬到今天的地位。先天上,他就对乡绅地主有种天然的厌恶感。    在魏忠贤看来,似赵家这种豪强,破家最好。大明得利,小民得利,他的门人部下也可以从中得利。这是多么皆大欢喜的事情。    面对这种豪强,张居正下得了手?    他是读书人出身,他下不了手的。所以张居正的改革最后失败了。    杂家魏忠贤不是读书人呐,没沾过读书人的便宜,也就没必要给他们面子。杂家完全下得了手。    杂家按鱼鳞黄策点验收税就是。所有超出免税额度的一律收重税,看谁还敢肆意兼并。    敢反抗,杂家调兵就是。    似青州案一般,刀兵面前,无往而不利。    模糊中,魏忠贤看到天下万民为他歌功颂德。面对天子,他也能直起腰,庄重说话,再也不用奴颜婢膝。    巨大的功绩会使所有人都忘记他阉人的身份,他将名垂青史。    这就是他魏忠贤找到的通天大路,谁敢阻挡他,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。    (魏忠贤从张居正的改革条款中才第一次知道,科举功名并不是完全免税。而只是根据级别,各有一定的免税额度。)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