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502章  (第1/2页)
    林荣也学着他的样儿,丢了枝条进去,好奇地道,“诸葛校尉,为何丢段黄鱼茨进去,就知道能不能进行下一步?”    小册子上写了这么做,却没写缘由。    这种名叫黄鱼茨的灌木,只在盐场有,别的地方他都没见过。    诸葛亮沉吟道,“因为它能检测出卤水中的含盐量,含盐量高,黄鱼茨就能浮起来,含盐量低,就得再晒。”    林荣、俞承等人听得似懂非懂。    其实诸葛亮也一样。    告诉他这个原理的张祯也一样。   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    过了几个时辰,所有人都看见,卤水渐渐结晶凝固,为让其更均匀,诸葛亮又让盐工以木耙梳理几次。    然后,便是一池雪白。    众人脸上的表情,就如同后世看到了大变活人。    喜悦、震惊、不敢置信。    “......这就成了?”    有人喃喃道。    这才四日啊!    周围一大片盐田里,全是白花花的盐,怕有几千斤!    如果是煮盐法,得耗费多少柴火、人力、物力,也不可能这么快!    可这晒盐法,只需阳光、海风,还十分快速!    只要看好了天气,那就无穷无尽了!    林荣放声大笑,微咸的海风都让他感觉到了甜。    俞承弯腰,捏起一小撮放到嘴里,品酒似的细细尝了尝,陶醉地道,“鲜,咸,好!”    比煮出来的盐更有味道!    没人笑他,因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品尝。    诸葛亮也尝了点,叹道,“白如雪,软如绵,上品好盐!”    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。    盐务新政,成了!    第406章 你就知足罢,至少没叫你咸娘娘    “大哥,大嫂,在家么?”    陈翠花咋咋呼呼地推开哥嫂家的门,往堂屋里跑。    刘二娘坐在墙角补衣裳,有气无力地道,“我在,你哥去砍柴了。”    陈翠花急道,“还磨蹭什么,快,跟我去买盐!”    刘二娘推辞,“买什么盐,家里还有。”    陈翠花更急了,“还有?有多少?不到一勺罢?我还不知道你!菜里只舍得放少许盐!大哥要是变成大脖子,我看你哭不哭!”    她记得很清楚,早逝的父亲就是个大脖子,吃饭喝水都困难,说话嘶嘶的,别人看着可怕,他自己也难受。    庄里有见识的人说,这是因为没吃够盐得的病。    父亲不到三十就去了,可能也跟这病有关。    而得这种病的人,庄里还有很多。    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,这一年来,大哥的脖子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