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四十五章 期冀  (第2/2页)
吴成心知肚明,周元宁的太子妃绝不可能是四王八公的出身,也不可能是朝中大臣之女。    皇帝一心想要改变大周的现状,可惜,用了许多法子,折损不少人手,都未曾改变什么。    大周立朝还未五十,却现颓势。    皇帝登基之初,朝堂之上,皆是四王八公的天下。四王八公,俨然成了大周第二个帝王。    皇帝废李后,便是要灭四王八公的气焰;嫁小妹,也是安抚人心之举。如此这般,皇帝才能在登基五年之后,初步掌握了朝堂。    四王八公之势,在朝堂上虽有减弱,在民间,声望依旧。大周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,本是为大周选送人才,可那些进士都入了四王八公的麾下,皇帝在一些事上,更是难以举步。    周元宁的生母虽是姓王,但跟端王府,没有半点关系。孝惠皇后的父亲,是有名的大儒,母亲,更是吴国公的小姐,皇帝立王氏为皇后,四王八公这才没有阻拦。    四王八公,这十二家,盘根错节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    这样子的庞然大物,把持着朝政,皇帝下达的政令,往往得不到执行。阿谀奉承之人越来越多,整个朝廷都找不出几个有才能的,要不然,也不会与北狄交战了那么多年。    连年的战争,天灾人祸,国库空虚。四王八公却贪了不少的钱财。国家越来越穷,百姓越来越贫苦,四王八公却富得流油。    “那些肮脏的事,我也知道,我生在吴家,我娘却是皇家人,也是无奈。”吴成的声音有些低沉。    吴成不想看到自己的国家变成这样,可自己的家族一直都在把大周拖向深渊。    高祖皇帝逝世后,太宗根本就压不住四王八公。太宗皇帝在位仅七年,就离世,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嫡长子周承昌。    周元宁看着吴成的眼睛,极为真诚,“吴成,你生在吴家,还能追随孤,是孤的荣幸。”    生在四王八公府,没有同那些公子哥一样,仗势欺人,鱼肉乡里,侵占女色,而是同贫苦人家的好儿郎,一步步,成了传胪,成了左通政。    “不,是我吴成幸运,遇到了殿下。”    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    不仅仅是吴家吴成,还有王家景略。    这三个年轻人,是命运让他们自小在一起,也是心中的期冀,才让他们真正成为挚友。    吴成想的是改变吴家的现状,让吴家不再那样不堪;王景略想的是上战场杀敌,不负先祖之名;而周元宁想的,则是岁月静好,国泰民安。    “吴成,我们要做的事还有许多,大周朝的未来,我们可以改变。”    是啊,年少时的期冀熠熠生辉,如今,也是如此。    若是为了大周十年的盛世,周元宁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,可她年少时的豪言壮语却击穿了吴成和王景略的心。    “十年百年的盛世太短,要做就做千年万年,孤要让大周传千代万代,永世不倒!”    路途遥远,前途未知,吴成和景略都背离了家族,一心跟着周元宁,去开创属于他们的时代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