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86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因觉得喊朱家公子过于生疏,而张口闭口一个小朱又不大适合,于是问道:“说起来,我倒还不知小朱表字呢。”    祝又樘没有迟疑地答道:“晚辈字既安。”    王华悄悄吸了口冷气。    殿下竟将真的表字说出来了!    虽然张老弟并不清楚此事。    “既安?”张峦点头道:“既安且宁,不错。”    旋即,又笑着说道:“为人父母者,皆盼着子女能够平安喜乐。只是,身为读书人,更应存有报效之心。兴国安邦,乃天下人之责也。”    咳,昨晚母亲便与他说,小朱、不,既安的父母无意让其入仕,故而他才由此一言。    不该平白埋没了孩子的才干。    祝又樘满面受教地道:“多谢伯父教诲,晚辈自当铭记在心。”    张峦点头又道:“且待你有朝一日,光耀门楣之后,令尊令堂必也会倍感欣慰。”    王华等人听得心下复杂。    真不知祝家的门楣,还要如何来光耀了……    且殿下这天衣无缝的演技,也当真令他们自愧不如。    几人谈话间,偶然说到了张峦的考评及日后在京任职之事。    因有祝又樘在,柳一清等人谈论起此事来,都较为含蓄谨慎。    可张峦丝毫不知,只道:“吏部的吴大人大致与我透露过一二,只说是有意将我放在京衙之内。”    王华点头道:“你本也是从衙前回来的,恰是熟知此中事务,办起差来也能得心应手,如此安排,倒也妥当。”    苍斌亦道:“京衙府尹程大人甚是清正严明,你若在他手下共事,必能如鱼得水。”    张峦听着好友们的话,只是点头。    程大人的人品与办案能力他俱是知道的,当初他得以顺利出籍,便是程大人当堂所判。    “你在湖州办差用心,功劳颇多,又极得民心,考评必是不会有任何差池的。”柳一清意有所指地说道。    当初张峦去湖州任知县一职,又是圣旨钦点,与旁人本就不同。    故而,此番若在京衙落脚,必能得个好差事。    只是太子殿下在此,他便不宜说得太过直白。    张峦吃了口茶,一手握着茶盏,却笑着叹了口气。    几人皆看向他。    “伯父因何叹气?可是觉得此中安排不合心意?”祝又樘神色认真地问道。    此言一出,四下突然安静下来。    王华几人暗暗交换着眼神。    这话若是寻常少年问起,他们只会觉得过于对方头脑过于天真无知。    这等事情,哪里能有余地去谈什么合不合心意。    可殿下确非寻常孩童……按理来说,无论是身份还是眼界使然,都不可能让殿下会问出这等浅薄而毫无意义的问题来才是。    所以,殿下这是何意?    试探张贤弟?    似乎也无此必要。    见张峦只笑着摇头,祝又樘又道:“此处并无外人,伯父只当闲谈罢了,又无人会传出去。”    张峦这才开口。    第364章 美梦成真    “并非是觉得京衙哪里不好,有人暗下说天子脚下,处处皆是权贵,若遇办案未免束手束脚——可我却是因另有想法。”    张峦叹口气,道:“我当年前往湖州上任,恰值四处百废待建之际。因此,所涉大多皆是田、工、水利之事。又因事事一贯皆亲力为之,数年累积之下,倒也算是略通此道,攒了许多心得。”    “本想着,若能进得工部,将所学所得悉数使出,也能说得上是物尽其用了。”    张峦说到此处,已不再叹气,转而笑着道:“只是闲来无事,胡想一番罢了——京衙自然也是个好去处,有程大人在,诸事不愁。”    王华几人便只能附和地点头,又隐晦地劝说一二。    个人喜好所擅与抱负皆有不同,他们又哪里听不出方才张老弟在提及工部之时,语气当中的向往之情。    既说是“略通此道”,那便是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