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76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第124章 番外(三)掌上明珠    羌亚国中迎来一件盛事, 乌托那王子迎娶了长风国中的阳平郡主。    羌亚人民素来友好, 但因着地远, 汉人却极少有与羌亚通婚的习俗。早些年,羌亚汗王的父汗还曾向长风,南顺, 燕韩和西秦等过求娶过, 却唯有燕韩皇室将一大臣之女认作公主,嫁了过来。    而这长风国中的阳平郡主, 母亲是长公主, 父亲是安北侯, 又是长风皇帝的亲外甥女, 地位比国中普通的公主都还要尊贵些。羌亚人热情好客,载歌载舞的迎接的队伍自发排到了都城开外十余里, 看得知澜惊奇不已。    羌亚汗王和王后亲自来城外迎候。    乌托那扶她下马车见礼。    乌托那虽不是往后亲生, 王后却也待她亲厚。    等入了城中,才见不止郊外,城中各处都在跳舞。    马车途径之处,还有年轻的男子上前献花,“!@#¥%……*”(美丽的明珠, 欢迎来我羌亚,欢迎回家!)    阳平接过,道了句:“!@#¥%……*”(谢谢!)    年轻的男子深深鞠躬, 顺着乐曲声就开始跳起舞来。    还果真是一言不合就跳舞,难怪羌亚人虽也骁勇善战, 却始终少有战事。    阳平感叹。    知澜却感叹旁事,这一路从城门到王宫,马车中的花束都收了几大摞。    “留下吧。”阳平心悦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毕竟是长公主和安北侯的女儿,阳平的出嫁随行少说有两百多人。    礼部使节,史官,侍卫,宫女,能工巧匠,便是厨子都带了不少。    羌亚人惯来热忱,也向往汉人文化,此番阳平郡主的随行所带便如在羌亚刮起了一道汉人文化的风潮。    生丝的技艺在羌亚传播开来,丝质的衣裳裁剪,做工,刺绣,在汉族文化里又融入了羌亚的风情。    城中兴建了许多汉文馆,有随阳平出行到羌亚的文官定期教授汉字和经典史籍,不少王宫贵族中以为汉文为荣。    小至三字经,皮影戏,走马灯,大致龙舟赛,猜灯谜等,在三两年内逐渐融入了羌亚人的生活。    汉人有百草集等医书典籍,又有精通医理,针灸古方的御医在,和羌亚本土的医术交流融合,也开创了不少诊治的先例。    羌亚文化和汉族文化日渐融合。    阳平郡主来羌亚的时间越久,在羌亚人心中的威望便越高。    而迎娶阳平郡主后,许是耳濡目染,乌托那也一改早前嘻嘻哈哈,整日依附在羌亚汗王背后的撒手王子形象。会随父兄一道处理羌亚国中政务,频繁出访各国做为主使节,同阳平一道深入普通的百姓人家,简单吃一顿饭,或关心日常的用水和极普通之事。    乌托那在国中开始广受赞誉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到了弘孝四年,巴尔大举南下,进犯长风。    长风地理位置特殊,是巴尔和苍月,南顺,羌亚等过同巴尔之间一道缓冲的屏障,所谓唇亡齿寒,此次巴尔倾巢而下,长风若破,羌亚等国也势必被推到危机存亡关头。    接到沈逸辰加急书信,乌托那请命带五千羌亚将士东行。    同沈逸辰里应外合,在九幽关击退了巴尔一族。    这一仗打得极其艰辛,乌托那在军队中却得了很高的信任。    羌亚同巴尔向来便有边境摩擦,而多以羌亚息事宁人结束。    此番九幽关一役,历时虽久,却连同长风,苍月,燕韩等国大胜巴尔,不仅振奋了羌亚国中士气,更加深了羌亚同周遭诸国的关系。    更重要的是,为乌托那等上储君之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    羌亚的储君向来是王后之子。    但乌托那在国中的威望已远远朝过了王后之子,众望所归,羌亚汗王早前虽不怎么喜欢这个终日嘻嘻哈哈的儿子,可现如今是越来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