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段阅读_第 481 章  (第1/1页)
    宫令箴淡笑不语。    郑春林突然想到今年京城稻谷丰收以及各种新气象,还有他做了四年的天子近臣,蓦然意识到自己这话片面了,他是个全才啊。    莫怪乎皇上如此宠信宫令箴,人家是有真本事的。    察觉宫令箴情绪不高,再思及他妻子的事,郑春林自觉地转移话题,说起了正事来。    “有了这些,咱们也算师出有名了。”说这话时,郑春林狠狠地松了口气。    程晋仑吐露的这些证据,完全能够证明凉王想反出大梁的野心。不仅皇上师出有名,宫令箴也能洗脱诬陷皇族以及排除异己的嫌疑。    当初他接到圣旨,得知宫令箴没有拿到凉王yu反的证据就秘密上报皇上时,郑春林就觉得他疯了。    但后来他设身处地地想了一想,就明白了宫令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。他这样做纵然冒险,但至少将主动权握在手里,能有几分生机。    如果慢慢收集证据再上报,一来太耗时间了,二来容易打草惊蛇,消息有可能都出不了凉州。    特别是他来到凉州之后,更能明白他为何会做出前一种决定,形势迫人啊。    “接下来,咱们分头行事吧?”    “好!”    京城    此时的京城,已是严冬时分,大雪茫茫。    泰昌五年,对京城的老百姓而言,是一个好年。    宫令箴虽然远扑凉州上任,但他先前撒的种子都开花结果了。    老百姓们都觉得这一年,皇帝和百官励精图治,做了几件好事。    先是新式chā秧种植法在京城的推广,秋季时稻谷丰收。以及各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种植方式的推广,如套种间种等,也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。    其次就是猪种的改粮,使得猪长得很快,肉质也非常美味。过年的时候,不少人家的猪都养了半年多,老百姓伺候猪伺候得精细,几乎每头猪都长到了一百二三十斤,可以杀了。    还有黄豆,虞国公府这边,渐渐有选择xing地开放了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的做法。随着黄豆的普及食用,更是丰富了老百姓们饮食日常。    还有一项大的改变就是,入冬的时候,京城的老百姓们都用上了煤炭。    这些煤炭都是从太原府之前发现的几座煤矿挖出来的,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之后便运到了京城来。有散碎的无烟煤,还有蜂窝媒,每一斤煤只要八到十文钱,是普通木炭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。    京城地处西北,每到入冬,都是极为寒冷的。每年在冬天冻死饿死的人都比其他季节要高出一大截。    这个年代老百姓真没什么保暖的设施,连棉衣的棉花都不如后世的保暖,也没有冬天取暖神器土炕,所以每年冬天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足够的柴火和木炭。以致于每年花费在这上头的银钱就不少。没办法,不准备充足的话,冬天真的有可能被冻死。    现在好了,有了煤炭,每家每户都省下了不少钱。    还有,今天的铁也便宜了一些。    蜂窝媒由于百味豆腐斋的最先使用,在京城很是流行。    趁着铁便宜的时候,有余钱的人家都会打上一口炉子。或放在厨房或放在客厅或放在屋里,方便得很,坐上一口锅,或烧水或煮吃食,都是极为方便的。    而且受去年虞国公府温室种菜的启发,许多人家都会在放炉子的屋里种上一些小青菜。大规模种植是没办法的,太费煤炭了。但是种上几架子,还是够自家吃的。大冬天的时候,看着水灵灵的青菜就眼馋,做饭时候偶尔掐上一把或炒或煮,都是极为美味的。    有肉有菜有粮食,饿不到冻不到,这就是百姓们心目中的好日子。    老百姓们明显地感觉到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。    而这些利民惠民的措施,来年会由京城向全国普及。    宫家那片希望之田收割的时候,为了方便来年春季稻谷新式chā秧法的推广,从全国各地征集了一些在本地有善行美名的良民进京参观。    眼见为实耳听为虚,看到希望之田以及整个京城郊区田地都是沉甸甸的稻穗,见到的人都信了这新式chā秧法能增产。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