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56节  (第2/2页)
人侧身浅笑,精致的眉眼被水汽氤氲,美得愈发不真实。    “劳阿姨挂心,一切都好。”    李夫人莲步轻移,停在距桓容三步远,轻声道:“我有话想同郎君说,可否?”    “诺。”桓容道,“可请阿姨移步厢室?”    “不用,这里便好。”    李夫人轻轻摇头,转身望向雨幕,语气中带着怀念:“这样的天气,常让我想起那一日。”    “那一日?”桓容下意识问道。    “成汉灭国之日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这让他怎么接话?    “郎君可愿听一听成汉的旧事?”李夫人问道。    “阿姨愿讲,容洗耳恭听。”    李夫人静静的望着雨幕,视线似穿过时间和空间阻隔,回望成汉王城,益州大地。    “我祖在永安年间入益州,在成都称王。”    李夫人的声音轻缓,从李雄成都称王讲起。    “逾二年,我祖称帝,国号大成,是为太宗皇帝。”    “咸和九年,太宗皇帝驾崩,因兄子侍奉病榻且有才德,故舍亲子而传位兄子。”    说到这里,李夫人顿了顿。    “由此,成汉皇室再无一天宁日。”    李夫人的语调并无太大起伏,表情始终平静,讲述的却是一幕幕血腥的权利斗争,亲情杀戮。    “太宗亲子不甘于大权旁落,联合举兵杀哀帝。其后发生内讧,互相征伐,内乱持续足足两年,直至新帝登位。而后不过四载,太宗从弟以新帝残暴,弑杀手足为由,联合满朝文武废帝登基,即是中宗皇帝。”    “其后六年,中宗驾崩,我兄继位。又五年,国都被晋军攻破,我兄身死。”    这段历史并不长,桓容却听得胆战心惊。    “短短五十载,弟杀兄,兄弑弟,叔废侄,成汉皇室十去七八。凡被杀之人,家眷皆不得保全。”    话说到这里,李夫人转过头,笑意渐渐隐去。    “要想登上高位,必会手染鲜血。”    “这就是皇权。”    桓容张开嘴,喉咙间像堵着石块,许久没能发出声音。    “同郎君说这些,是想让郎君明白,欲要手握大权,容不得半点心慈手软。如果郎君想要殿下平安,绝不能止步幽州刺使。”    “郎君如今已是退不得。退一步即是万丈深渊。”    “时逢乱世,心慈未必结成善因,强横未必酿成恶果。”    几句话振聋发聩,狠狠砸进桓容脑海。    待他回过神来,李夫人早已翩然离去,廊下仅余一缕温香,顷刻被冷风吹散。    第一百零四章 驻军彭城    客室内,一面玉制立屏风后,南康公主展开桓大司马亲笔书信,从头至尾看过一遍,思及背后用意,当下冷笑出声。    “大司马要携六郎君和七郎君还姑孰?”    “回殿下,正是。”    送信人坐在屏风对面,一身蓝色深衣,头戴进贤官,腰舒绢袋,下缀一方青玉。面容俊朗,气质儒雅,正是桓温帐下长史孟嘉。    知晓南康公主深恶郗超,担心后者一去不回,桓大司马左右思量,干脆派孟长史走这一遭。    孟氏世居江夏,是吴地高门。    孟嘉祖上曾任东吴司空,其本人则为当朝名士,才具颇高,深得庾亮、褚裒、桓温等人的赏识。    因其心胸豁达,行事磊落洒脱,少有同人交恶,在朝中有不错的名声。请他过府送信,南康公主纵然心存愤怒,也不好过于为难。    “除此信外,大司马还说了什么?”南康公主问道。    “大司马言,世子身受重伤,需长期调养,姑孰不利于养病,不日将送世子还于建康府内。”    接走桓伟桓玄,再送桓熙回建康?    南康公主挑眉,隔着屏风冷笑更甚。    “二公子呢?”    “二公子仍留在姑孰,随大司马驻军。”说话时,孟嘉下意识蹙紧眉心。    他知晓此事不妥,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,且身在桓大司马幕府为官,总不好当面拆台。    南康公主没有出声,重新翻阅书信,心中思量一番,开口道:“如此便依大司马之意。只是时间仓促,六郎君和七郎君年纪尚幼,恐经不起旅途波折,需得多做准备。”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