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50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彻儿王气已成。皇外祖母再纵性,亦不能拿江山社稷当做玩笑,梁王舅舅的福祚,只怕支不起我大汉成片锦绣河山呐。    他才十六岁,已经谋算老成。就算资历更深的淮南王刘安,亦是愿意站在彻儿这一边。拥他为帝。    俯首称臣。    我抬头,却不经意瞥见,他正睇我。是狭长的丹凤眼,好似蓄着一汪湖水似的褶皱,不惊不惧,恰到好处的湖色山光,只集这一脉龙耀。那双眼睛,是属于帝王的。    却浅浅睇我。    他微微点头,唇角扬起,向我笑了笑。    殿里起风了,白幡旌动,帷帐一重一重起落,落过他的肩,自他腰下又转回。我差一点瞧不清他,满殿灯烛下,只剩下这么浅浅一个影子。风过,帷帐悄悄地止住了,我看向他。彻儿仍在看我。    眼底光色未淡一分一毫。    他笑着张嘴,躲过满殿老臣询视的目光,并未发声,虽是少年老成的模样,稚嫩的脸上却仍带调皮,一张嘴——合了一个唇形:“皇后娘娘……”    皇后娘娘。    他未登基,我未合礼出嫁,在他心里,我却早已是显贵永巷的皇后。    我的彻儿,也曾这样可爱。    那一瞬间,皇阿祖又似老了几分,鬓上那支素花钿再不招摇,和她的神态肖似,耷拉着,尾角韵致,端的便这么熄了。曾经宠冠后宫的未央美人,一代盛名,俱成了长安城角巷尾传来的歌谣,一个传奇。    传奇,终究只是青史的记载。而世情,总要留给今人。    闭上眼,我好像看见皇阿祖撑着双龙拐杖,离开未央的趔趄背影,掖庭永巷,终归为昔时的王美人,腾出了位置。    而母亲孤注一掷的赌注,终究收回了本。    皇太后苍老的声音自白虎殿角隅传来:“大行皇帝既有口谕,归政——皇太子彻!”    一丝疲倦与薄凉,就这么消散在大殿氲起的暖雾中,白烛“哔啵”爆开一个烛花来,沉钟响起——    群臣于阶下山呼万岁:“皇太后娘娘千岁永泰!皇太子殿下长乐无极!”    磕头。    跪谒……    母亲、王皇后、阿姊平阳,眼底泪光闪烁,分明是重孝之身,却仍然消散不开淡淡喜悦,这一天,熬了那样久。    平阳在掏细绢拭泪,我并不似她那般小意温淑,大喇喇抬袖便抹眼睛,袖上攒金叶片蹭着眉角,竟辣辣的疼。    好似做了一场梦。我们都是抛下豪赌的狂生,差一点,便连命也赔了进去。    我抬头,彻儿正走过来。    泪雾模糊,我看不清他的表情。他糊混的轮廓却愈走愈近,像洁白莹透的冰晶花,六瓣伸展,笑意逐渐清晰。    “娇娇不说话?”    他的声音柔和的竟似我从未听过。    我看着他。    竟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